疫情后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今天格子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疫情之后整个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思考,并且会针对应对方案和资本策略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次疫情对国内宏观经济带了怎样的影响,从实际影响和大量信息的获取多每个人心理的冲击度都远超2003年的非典疫情,所以每一个教育创业者都需要认清其中的影响才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在这种疫情下中小企业创业者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回看一下2003年,四季度增速分别是11%、9%、10%、10%,我个人认为同样的趋势也会发生在今天。所以对于社会链条可能会发生重组,因为对于传统的商业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而个人会发现技能提升可能会需要更多元化的手段,比如拓展第二职业。对于企业来讲也需要找到新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样的状况可能会催生个体经济和自由职业会快速增长,使得消费者变成消费经营者,会参与到生产当中,关系链向价值链转变。比如传统的运营模型中研发、生产、经营、消费几层之间有非常清晰的边界,但在目前的状况下这种身份的边界会变得模糊。所谓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精准化营销这些概念会更加普遍。简而言之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三个角色之间会变得角色模糊,越来越需要以价值为导向进行关系链的重组。人与人的关系看似松散,但协同性会提升。
这种关系链的变化会催生另一种情形,就是所谓超级传播者,例如所谓的网红。通过短视频等聚集大量流量,从而实现商品变现。这些超级传播者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从早期的流量思维升级到追求粘性的留量思维,也就是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升级。
我们要向迅速的完成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就必须要密切关注所谓的超级传播者,并且我们可能会给他们赋予一个新的名词“精域鎏量”,在某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用户群体,这一部分人群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果用价值等式来进行的换算的话,一个精准的精域鎏量价值大于一百个私域流量的价值,甚至大于过万公域流量的价值。在流量的价值中追寻的不再是量,而更多是质。
由此推导出的下一个变化是财富的变革,说的通俗一点赚钱的能力不如赚钱的管道更有效,过去我们是追求稳定的收入,但经历此次事件后我们需要在这种变化中寻找稳定感和安全感。如果能够通过社交网络和社群去粘住一些高活性的用户群体,同时通过这部分客户的裂变不断拉新,产生引流作用就形成了一个管道,在今天可能是更具价值的。以上是我个人对于相对宏观趋势的分析和判断。
具体到教培行业我们可以更细分一些分析,相比其他一些行业我认为教培行业还是比较幸运的,由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小于餐饮、旅游。对于教培行业来讲至少还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把线下的教育搬到线上,不会流失掉全部的客户和业务,从近期A股教育板块的走势也可以看出,投资人认同教培行业的避险特性和刚需性。在此时教培行业至少还可以去做转型,把存量资源去做一个转化。所以也不用感到过于悲观。
给教培行业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在线化和科技化要提速3-5年时间,前两年我们提到在线教育可能还会有反复和挣扎,很多线上机构都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而且也没有盈利的希望,但是经此一役不论是学生、家长、老师还是校长都会发现在线教育形态的常态化。这个社会其实也都是在推动教育向在线化和科技化过渡,而且在疫情过去后这种潮流也会是大势所趋。
另外也会有一部分教育机构被淘汰,尤其是现金流不好的企业,这个阶段正是大浪淘沙,包括一些比较大的机构。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教育机构利用这个时期会更容易触达三四线下沉市场,很多机构不得不转型线上,而家长端在现在这个状况下也不得不接受在线形式,也会发现在线教育的体验并不差,所以这种情况让市场的下沉大大提速。
还有一个影响是对于在线教培机构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弯道超车机会,任何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对于绝大多数机构都是冲击和挑战,但对于机制、管理体系和价值观上进行转变的机构来讲将迎来机遇。所以建议所有的教培机构保持积极的态度,第一要积极学习在线的方法,如何去做裂变、营销、社群都需要学习,从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要发生变化。第二要落实到行动,要做长期全面的动作,要把在线教育转型和OMO趋势当做长远目标进行布局,也是我们能有机会进行弯道超车的最佳时点。当机构能实现线上、线下价值度趋近时,就一定是损失最小的。家长关注的点并不是课程是否免费,而更关注的是课程是不是真的有内容,是否真的有价值品质。所以线上和线下只是不同的形式、教育本质不变。
在这样一个教育产业升级转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帮助教育机构实现在线化的系统、平台提供商有更多机会。所以每当危机发生时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全新的机遇。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