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线上授课中获得成长?有什么收获?
教师们在线上授课,是疫情之后才开始做起来的。因此他们对于线上授课这方面的心得可能不如一些原本就在在线教育平台上授课的人。线上授课对于教师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不管是哪种授课方式,只要老师开始做了,就一定能获得成长。
深度学习,指老师让学生学习应是全身心的参与学习,真正理解、把握知识本质,建构主题的学习,真正实际获得的学习,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这里的两个真正,是强调三维目标的真正落实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知识技能的过程,智育开发的过程是有效的,核心素养的养成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
学会重建知识框架,建立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要建立知识结构和教学单元的承重墙,打通各知识模块和教学单元之间的隔断墙,就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穿成串,连成线,形成知识链,知识网。以核心素养统筹教学,沟通知识间和教学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学年之间知识的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
此外,在线上授课之前要比传统的授课多做二个心理准备,一个行动检查。
二个心理准备,第一个是寻找线上与线下授课的区别。首先考虑的是,现在在日常课堂中减去课管的时间,我能为一节课做多少的教质提升? 面对看不见的学生,又如控制学生的输入与输出;没有实际互动的时候,如何回收学习效果。这是传统课堂最关注的东西,到了线上,三者缺一,对课程效果依旧会大打折扣。在这里基础上,尝试打破以前的备课习惯,创造自己的适合线上的备课本,是保证方向不走偏的前提。
第二个心理准备是可能会在镜头前迷失自己。在学生当中挥洒自如,在镜头前却词不达意,抑或是以辞害意,可能是众多线上新手面临的困境。好消息是这必然是可以通过心理建设与刻意练习来克服的。假如真的在镜头前不如理想,提醒自己面前的是门槛,只要跨过以后便会变得平坦舒服起来。
一个行动检查,其实等于热身,提前尝试和适应一下镜头,观察自己的状态。回看视频检查自己内容和状态,比较容易忽略的是音量、音调、姿势手势(TPR教学)、位置等细节,在没有学生在场的课堂,这些细节的调控便是放大教学效果的途径了。
线上课程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面对镜头展示一门课这么简单了,过程中仍要使用各种适合线上的表达方式,让课堂如线下一样活跃,如线下一样能把握学习效果。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具备非常强的引导力,再配合科技的力量,调动起一个活跃的线上课堂。
线上授课和线下授课本质上有着区别,但是老师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是线下授课中学不到的,老师也能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学到另一种教授学生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推荐阅读:
